把服務轉換成業務 -以顧客滿意度為推動業績的重要思維-
透過顧客服務(以下為:服務)提升顧客滿意度可以說是所有企業的大目標。
我相信大家可以認同以下的邏輯。
這是表示三種指標;顧客滿意度,業績,員工滿意度的正相關的圖。
員工滿意度提升代表員工對門市/公司及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因為員工擁有熱情並積極地工作所以顧客滿意度也會自然的提升,因為顧客滿意度提升所以越多的顧客會想再來門市或介紹給親友/家人所以新顧客也會增加因此業績也會成長。業績成長代表能投資在員工滿意度上的資本也會越多,因此員工滿意度又會提升…
我們是一年平均大約做4萬件(全球合計)以上的神秘客調查的在日本最大的調查及顧問服務公司。以我們多年,多數的調查及研究來說,確實我們在多數,多種企業上看到上述的邏輯成立並帶給企業良好的循環。但是在少數企業上也看到上述的邏輯不會成立。反而會帶給企業了負面的循環。
這是為什麼呢?
在這個文稿我們會介紹,為了把服務力轉換成業務力的重要思維。
希望觀看的各位能套用在自己的企業營運或門市營運上。
提升顧客滿意度的陷阱-滿意不是目標
對於上述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企業的提升顧客滿意度的措施不會影響到業績?」的答案是「因為目標不對」。接下來我們一步一步解釋這個答案的理由。
—
首先我想解釋「顧客」「滿意」的狀態。顧客滿意的狀態是,能「實際的體驗」和「原本期待的體驗」一樣的狀態。例如;去超商前期待能順利買到到牛奶,結果真的順利買到牛奶,這樣的狀態。
對。滿意並不是很好的狀態。換句話說,滿意只是「沒有不滿」的狀態。
但是聽起來跟期待一樣的「滿意」是好事。
的確是個好事。但是不夠好。
下一張圖是,解釋滿意為何不夠 的圖案。
這是整理顧客滿意度別的顧客忠誠度(再次消費的意願高度)的圖片。
可以看出非常不滿意的顧客和滿意的顧客之間,忠誠度的差異沒有那麼大。
但是最右邊的感動顧客的忠誠度是遠遠高於滿意的顧客。
從這個圖案可以了解讓顧客的效果是不高(因為再次消費的機率較低=營業額不太會成長),但讓顧客感動的效果是很高的(因為再次消費的機率高=營業額會成長)。
回到當初的話題,「為什麼有些企業的提升顧客滿意度的措施不會影響到業績?」。
答案是「因為目標不對」。具體來說他們的目標是然顧客滿意。以顧客滿意為目標的措施是「減少顧客不滿的活動」。
這個措施也很重要,但是沒有不滿的點 不等於 有感動的點。
要把服務轉換成業務的話,必須要以顧客感動為目標的。
備考: 顧客滿意真的不會影響業績嗎?
顧客滿意的狀態也會影響業績。但是以現代的市場這個影響力是非常低的。
市場有一個表示他的成熟度的概念叫做:市場生命週期。
市場生命週期是一種概念,用以說明某項商品,服務或整個市場的營業額與成長隨時間推移所呈現的變化。它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導入期 → 成長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並以視覺方式呈現這四個階段中,市場營業額(銷售)、競爭狀況、獲利能力與投資特性如何演變。企業需要根據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採取適當的經營策略,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顧客滿意帶給業績的市場生命週期是導入期以及成長期。反而開始失效的時段是成熟期開始。理由是因為;
- 市場趨於飽和,商品,價格與功能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
- 競爭對手眾多,「在哪裡買,從誰買」成為顧客選擇的主要依據。
- 決定 在哪裡/從誰買 時,能不能信賴成為重要的因素。信賴是售前後的顧客支援(服務)中建立的,因此顧客服務的重要性=顧客服務帶給業績的影響會變大。
台灣的市場的話可能成長期後期或成熟期初期。以下是台灣的餐飲市場的營業額年度推移。
能看到雖然營業額(除了疫情期間)在成長但是成長率近年來慢慢地下滑。
因此台灣市場的服務重要性(是否能讓顧客感動的力量!)非常有可能變越來越重要。
*在成長期時段重點雖然是商品力。但是,如果能在此時段就打好服務基礎,進入成熟期後將成為關鍵差異化要素,有大力助於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怎麼讓顧客感動?
如同上述所說的讓顧客感動才是,以顧客滿意度推動業績的關鍵。
那最後的問題是,怎麼讓顧客感動。
首先想需要理解「感動」有種
- 發生令人驚喜的事情,感動到流下眼淚。
- 像五星級飯店般的接待與應對能力,令人驚嘆不已。
- 感受到細緻的貼心舉動,讓人印象深刻、暖在心頭。
我們想要強調的是,最後第3個類型的感動才能推動業績(加強顧客忠誠度=再次購買的機率)。比方說是,
- 看到顧客的肚子大(懷孕),為了讓顧客坐得更舒適,提供坐墊。
- 看到顧客用手搓著手臂取暖,提供毛毯
- 在深夜時段,去便利商店買了便當的顧客,收銀台的員工說「加班嗎?辛苦您了。請小心回家。」
這種溫暖的時刻。雖然不是很大的驚喜但是這些小小的溫暖時刻一定會留在顧客心理內並且累積,最後讓顧客對公司/門市會帶非常良好的印象。
很可惜在這個世界沒有「讓顧客感動的魔法棒」。沒有唯一的措施能增加顧客的感動。
所以重要的是企業或門市需要培養員工的「顧客視覺」。
- 顧客來店前想什麼?
- 顧客一開始進店的時候會覺得怎麼樣?
- 看我們的商品或菜單的時候會好奇什麼?
- 選商品的時候會猶豫什麼?
等等。深入理解顧客的視覺(顧客的情緒狀態)才能提供給顧客溫暖的服務。
※免費下載: 顧客聲音(回饋)的分析方法指南書